第(1/3)页 …… 按照吴文所授。 吕才缓缓站定身形,调整呼吸,力求达到心平气和之境。 他双手撑地,身体如猫般微微起伏,感受着体内那股若有若无的力量开始悄然涌动。 吴文见状,轻声提醒道:“放松,莫要刻意,用心去感受体内劲力的流动,让它自然引领你的动作。” 吕才听闻,不再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无瑕,而是专注于感受体内那股微妙的变化。 腰椎逐节上顶,形成S形,宛如一条灵动的蛇。 塌腰吐气,“哈!”的一声,气沉丹田,劲力初现。 虽然脊椎处只响了两声,但比之前已有明显进步,吕才心中暗喜。 吴文在一旁微微颔首,赞许道:“不错!” 吕才受到鼓励,信心大增,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练习中,一次次地重复着预备动作,感受着体内劲力的流转,脊椎处的响声也逐渐增多。 随着练习的深入,吕才开始尝试站孤子桩。 他双脚微分如踏浪,膝曲似坐虚椅,双臂环抱含空劲,十指相对距三寸,以脊柱为波导,化筋骨为鞭稍。 “吸气时地气涌泉起,沿脊上贯百会穴……” 吕才心中念念有词,缓缓吸气,感受着劲力从脚底涌泉穴处升起,沿着脊柱向上传递,直达百会穴。 “呼气时天河倒悬落,沉入丹田透指尖。” 吕才呼气,含胸拔背,后背那股上升的力量仿佛化作天河,倒悬而下,沉入丹田,又从如同四极的四肢指尖透出,整个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包裹。 站完孤子桩,吕才又继续练习打法。 “孤线贯,透骨劲”! 出拳如弩箭离弦,保持波形不变,劲力直透目标。 然而,初次尝试,他的拳劲在穿透目标时,波形还是有些散乱,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 吴文在一旁开口指导:“出拳时,脊柱要抖弹有力,将劲力完全凝聚在拳锋之上,这样才能在击中目标时,毫无损耗地穿透进去。” 吕才再次出拳,这一次,他更加注重脊柱的抖弹,拳劲也更加凝聚,仿佛要将全身的力量都汇聚在这一拳之上。 虽然还是未能完全达到要求,但比起之前已有明显进步,吕才心中暗自欣喜。 接着,他又练习“双叠浪,破甲式”。 肘击先撞后碾,腰胯二次发劲,让劲力碰撞,如孤子波一样,产生强大的破坏力,仿佛要将一切阻碍都摧毁。 “崩山啸,隔空打!” 拳出如雷震,吕才试图将孤子波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,形成远距离攻击。 然而,初次尝试,他并未能实现远距离攻击的效果,拳劲在半空中就有所消散,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阻挡。 吴文再次指点说道:“这‘崩山啸,隔空打’对内劲和呼吸的配合要求极高,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,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。” 吕才点头,再次长啸蓄力,拳出如雷,试图找到那份平衡。 一次次的尝试,一次次的失败。 终于,连续挥出数十拳后,他感觉到拳劲在半空中更加稳定,似乎有了一丝远距离攻击的迹象,心中暗自窃喜。 “化劲。卸力法!” 吕才模拟敌人攻击自己,让肌肉如浪起伏,将力导至脚下三寸入地,仿佛将一切攻击都化解于无形。 吴文在一旁提醒:“卸力时,要更加感知劲力方向和大小,顺势而为,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。” 吕才按照吴文所说,不断调整着卸力的动作和力度…… …… 不知不觉。 第(1/3)页